方大-瑞金急危重癥論壇聚焦“生命救治鏈” 共謀高效新策
7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與遼寧方大總醫院聯合主辦的“瑞金-方大醫學論壇首屆急危重癥與圍手術期醫學論壇”在遼寧方大總醫院圓滿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參加論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原副院長、遼寧方大總醫院院長陳爾真主持了本次論壇。來自上海、遼寧等地的眾多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急危重癥與圍手術期醫學領域的前沿知識、先進技術和臨床經驗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以提升相關學科的服務能力,推動區域醫療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大師講壇環節,眾多專家帶來了精彩分享。上海長征醫院急診重癥醫學科主任李文放分享了《上海急診醫學質控經驗分享》,為各地提升急診醫療質量提供了借鑒;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急診科主任李鐵剛講解《ECMO在急診的應用》,讓與會者對該技術在急診的應用有了更清晰認識;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馬曉春針對創傷相關出凝血障礙的問題與干預策略進行了分析。此外,瑞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瞿洪平、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譚文斐、瑞金醫院麻醉學終身教授于布為等專家,還分別就重癥營養的質控管理、術中心跳驟停、新冠救治的麻醉科方案等內容展開分享。各位專家的分享聚焦臨床實際問題,帶來了前沿理念與實用經驗,引發了在場人員的廣泛關注與熱烈反響。
在大咖論道環節,與會專家圍繞“如何以生命救治鏈為抓手,提高相關學科的服務能力”展開了深度研討,各位專家憑借深厚的專業積淀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了極具建設性的見解。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鐘鳴從學科發展的系統性角度出發,提出以完善學科發展框架為根基,以精準挖掘和培育專業人才為動力,以強化信息化建設為技術支撐的三位一體發展策略,為提升學科綜合服務水平指明了路徑。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麻醉一科主任吳秀英立足臨床實踐的關鍵環節,強調需著力強化手術科室對急危重癥的早期識別與高效處置能力,這是筑牢生命救治防線的核心要素,對提升圍手術期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穎川從多學科協作的維度深入剖析,指出多學科高效協同是提升生命救治鏈效能的關鍵,而各學科自身能力的精進則是協作的堅實基礎。他著重強調了持續學習對學科發展的驅動作用,提出應從管理層面構建規范化流程體系以保障協作順暢,同時倡導摒棄空想思維,運用系統化的“項目制方法”,結合本院實際精準定位目標,以項目化推進模式確保各項舉措落地見效,實現學科服務能力的穩步提升。北部戰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高燕結合新院發展實際,提出在開院初期需重點攻克患者病情復雜度把控與醫療團隊協作磨合難題,為新醫療機構快速構建高效救治體系提供了切實思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內分泌代謝病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出席論壇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急危重癥與圍手術期醫學作為醫療體系的關鍵環節,直接關乎患者的生命安全與預后質量,各學科必須打破壁壘、強化協作,共同完善和優化生命救治鏈,同時注重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持續提升醫療團隊的整體素質與技術水平,以順應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在總結發言中,寧光院士進一步闡釋了舉辦瑞金-方大醫學論壇的深層意義,他認為社會資本辦醫的高質量發展與公立醫院的進步相輔相成,唯有二者良性互動,才能讓中國百姓在就醫領域真正受益。他特別指出,遼寧方大總醫院始終堅守服務百姓的初心,不以盈利為目的,是社會資本辦醫踐行公益屬性的典范。對于社會資本辦醫的發展路徑,寧光院士明確表示,學術建設是核心支撐,為此決定將瑞金-方大醫學論壇常態化,每月舉辦一次,匯聚行業內的專家大咖分享前沿技術與科研成果,搭建跨學科的學習交流平臺。他談到,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跨學科領域的知識或許初期難以完全理解,但通過持續參與、耳濡目染終將逐步掌握,希望各醫院以此為契機加強互動協作,共同推動遼寧方大總醫院的發展,為區域醫療事業進步貢獻力量。
此次“瑞金-方大醫學論壇首屆急危重癥與圍手術期醫學論壇”的成功舉辦,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醫護人員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促進了學術成果的分享與合作。通過大師講壇和大咖論道等環節,眾多前沿知識和寶貴經驗得以傳播,為提升急危重癥與圍手術期醫學的診療水平和學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體現了遼寧方大總醫院在匯聚優質醫療資源、推動區域醫療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