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參溯源體系入選全國溯源應用典型案例 已有265萬斤大連海參帶“數字身份證”入市
中新網遼寧新聞8月1日電 7月29日,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組織的“品牌農產品追溯應用典型案例調研會”上,大連海參“一圖一庫一系統”立體溯源體系榮耀成為典型案例。在該全國性會議上,大連市海洋漁業協會受邀介紹大連海參溯源體系建設做法,獲得高度評價。據了解,自2024年12月推出首批大連海參原產地溯源碼至今,市海洋漁業協會已為40家大連海參原產地企業累計發放溯源碼75萬枚,約265萬斤大連海參終端產品帶著“數字身份證”進入市場。如今,大連海參溯源體系效果初顯,上半年,帶動相關海參企業銷量增長15%-30%。
大連海參溯源體系成全國典型案例
近日,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組織的“省級追溯平臺與國家追溯平臺數據標準化應用現場會”,在四川省宜賓市召開。現場會期間,該司組織開展了品牌農產品追溯應用典型案例研討活動,大連海參“一圖一庫一系統”立體溯源體系光榮入選,成為典型案例。大連市海洋漁業協會因此受邀參會,分享大連海參溯源體系建設做法。
“受邀參會的有來自遼寧、福建、北京、上海等七個省市相關單位代表大會發言。分別介紹了大連海參溯源體系、福鼎白茶溯源體系、小湯山蔬菜溯源體系等溯源建設的做法,其中大連海參“一圖一庫一系統”溯源體系建設備受關注,我被安排第二個登臺演講…… ”大連市海洋漁業協會秘書長張恒告訴記者,現場專家對大連海參溯源體系建設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提出了寶貴建議。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士現場感受:大連這個做法抓的好,每個環節都有“抓手”。黑龍江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士講到:大連海參原產地坐標圖把大連海參認證范圍界定的非常直觀、追溯目標明確。農業農村部質量監管司相關負責人現場認為:有價值的地理標志產品不想被假冒的,要建設溯源平臺;建立特色農產品數據庫。大連海參“一圖一庫一系統”溯源體系相當于從一出生到消費者餐桌都有跡可循。
去年12月以來已發放75萬枚溯源碼
據了解,2024年,大連海參養殖面積達218萬畝,產量8.24萬噸,占全國海參總產量1/4左右。另外,目前,大連海參養殖主體近2000家,海參加工產品種類達四大類數十種,形成了“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體系,大連海參產業總產值約300億元。2005年,“大連海參”被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成為全國水產品行業第一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近年來,假冒大連海參的不法行為非常猖獗,嚴重沖擊大連海參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2024年,在大連市海洋發展局指導下,市海洋漁業協會逐步建立了大連海參“一圖一庫一系統”立體溯源體系,并為符合各項標準的大連海參原產地企業發放相應數量的大連海參原產地溯源碼。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75萬枚溯源碼,涉及265萬斤大連海參終端產品。“想要申請成為大連海參原產地企業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連漁協專家核查組實打實地現場核查,不僅要審驗企業的大連海域使用權證或海域承包協議,還要通過核查企業三年的財務交易記錄或資金往來等信息,確定其海參苗種、原料采購來源,要核查其進貨臺賬、加工記錄、出庫記錄等等。”張恒透露,在申請企業中,只有不到70%最終被核定為大連海參原產地企業。
將多個涉嫌假冒大連海參商家告上法庭
針對市場上,尤其是線上渠道假冒大連海參、以次充好“卷價格”等亂象,大連市海洋漁業協會聯合5家律師事務所,建立了專門的維權機制,發函給各大電商平臺,提示加強審查把關。此外,大連漁協聘用了專業律師團隊開展維權,目前,已在北京西城法院起訴3家涉嫌侵害大連海參權益的商家。
未來,大連海參產業將進一步“內外兼修”:對內,嚴格執行《大連海參原產地認定管理辦法》,大連海參原產地企業若存在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堅決清出;三年內,不得申請大連海參原產地認定。對外,在持續加大法律維權力度同時,全面推動大連海參走向全國市場,計劃在9月下旬,啟動大連海鮮中國行·上海站暨大連海參上海推介會,讓大連海參叫響長三角市場,并且,獲認定的企業還將入駐“大連海參原產地認定企業京東官方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