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細胞中心持續領跑東北細胞產業國際標準
中新網遼寧新聞9月3日電(楊茜茜)“從細胞采集的每一份記錄,到實驗室的溫濕度控制,甚至員工培訓的簽到表,都要一一核對。”回憶起8月28日至29日的AABB(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Blood &Biotherapies,血液與生物治療促進協會)復審,沈陽細胞中心的創始人、中國醫科大學病理生理學教授于艷秋印象深刻。這一次,來自美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的三位專家,用兩天時間走遍中心4138平方米的研發空間,翻閱數百份文件,最終給出了“優秀”通過的結論。

圖為復審總結會現場,評審官與工作人員合影留念。沈陽細胞中心供圖
AABB認證對于行業外的人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但在細胞治療領域,它堪稱“全球通行證”。這個1947年成立的國際組織,從最初的“美國血庫協會”發展到如今的“血液與生物治療促進協會”國際組織,行業標準每兩年更新一次,復審更是兩年一次“大考”,涵蓋細胞采集、制備、存儲、發放全流程——小到一份細胞的純度,大到實驗室的應急處理方案,都有嚴苛要求。“就像給細胞產品上了‘國際保險’,不管是國內的醫療機構,還是國外的研發機構,看到AABB認證,就知道這份細胞是安全可靠的。”質量經理葛昱彤解釋道。
復審現場,外國評審官對沈陽細胞中心給予了高度評價。來自美國的AABB主審官Roland Fahie表示:“我們依據AABB標準對沈陽細胞中心進行審核,確保其符合國際細胞治療行業標準。該中心不僅達到了AABB標準,一些技術參數還超出了標準要求。”另一位來自加拿大的Anaya OKorie評審官強調:“與其他國際機構相比,這個中心不僅僅依據AABB的標準,也同時參考了更高、更嚴格的ISCT(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國際細胞治療學會)標準設立了他們的技術參數和質控體系,在這次復核中我們看到了這個中心達到了甚至超出了質量預期。這里的領導團隊、團隊合作以及部門協作不僅對中國,對國際AABB組織都有很大的支持作用,他們真的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圖為在實驗室里評審官與沈陽細胞工作人員交流并提出建議。沈陽細胞中心供圖

圖為評審官在復審現場比對各項數據。沈陽細胞中心供圖
2016年,于艷秋教授帶著20多年干細胞研究經驗,在中國醫科大學和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沈陽細胞中心。“當時東北的細胞產業幾乎空白,為了能快速趕上國內外同業者,為了將來有機會與國際同業者同臺競技,我們在創辦之初,就按照國家藥監局和衛健委要求,同時確立了對標AABB和ISCT國際行業高標準。”這位曾在德國科隆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學習過的專家,從實驗室設計、設備配置、細胞制備工藝、到質控體系建立;從設施設備硬件、信息管理軟件系統、及專業人員規范的化培訓體系,都是按最高標準搭建。
9年時間里,中心的“國際認證路”走得扎實:2019年成為AABB會員,2021年首次拿下臍帶血造血干細胞與成體干細胞“雙細胞全流程認證”,成為東北首家、全國第五家獲此殊榮的機構;2023年第一次復審,面對200余項指標、805份文件,交出“零缺陷項”答卷;如今第二次復審,又以“優秀”通過,這標志著東北的細胞行業,擁有了國際標準的企業,為東北區域的醫院和科研機構提供了開展細胞治療技術的技術服務平臺,未來讓東北疑難重癥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安全有效的細胞治療技術。
在沈陽細胞中心的東北區域細胞資源庫里,存儲著8種干細胞、9種免疫細胞、多種腫瘤細胞。2023年,中心獲得了國內第一張AABB頒發的細胞原材料供應方資質認證證書,中心具備了為國內外細胞藥企、醫院、研發機構提供種子細胞原料資格,這也意味著東北具備了細胞產業上游企業。除了細胞存儲,中心的細胞制備與研發中心還在為醫院“定制”細胞治療技術研發的專用細胞。中心與東北區域多家醫院合作,在腫瘤、不孕癥、難愈合創面、整形等領域開展了細胞治療新技術研發,比如“APG聯合自體子宮內膜細胞移植”技術為女性不孕癥患者帶來了“為人母”的希望。
如今,沈陽細胞中心的技術已經輻射到東北三省一區的40多家醫院。還與10多家醫院簽約共建了“細胞制備中心”,讓符合國際標準的細胞能更快送到患者身邊。
對普通百姓來說,這份持續更新的AABB認證,或許意味著未來在東北遇到疑、難、重癥疾病時,又多了一項細胞治療方案,一份“國際標準”細胞的安全保障——這,正是沈陽細胞中心以“做值得您信賴的細胞制備者”最想帶給大家的“健康禮物”。(完)